2025春节消费大调研,我们发现7个你从没注意的真相

在过年这件事上,你是大众党,还是少数派?

春节是集体文化标杆,也是个人专属体验。

是全家团聚的温馨时刻——

00 后最爱吃,90 后最会玩,80 后最期待阖家团聚;「春运」是第一场练兵,「每逢佳节胖三斤」是全民考验,饭桌上每个人都在上演"人生答辩";

也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消费大狂欢——

"预制菜"真的成功上桌年夜饭了吗?在选择节礼时,男性和女性的偏好是否符合我们的"刻板印象"?小红书、抖音、视频号、朋友圈,谁才是真正的社交种草之王?

2025 年 1 月 8 日至 2025 年 1 月 15 日,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组织《中国春节消费偏好调研问卷》,聚焦中国消费者春节消费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偏好等问题,绘制了一份春节消费 "大数据日记"!

从囤年货时的精挑细选,到下馆子的热热闹闹,再到旅游出行的诗和远方,每一笔消费都被拿捏得死死的,精准还原春节的剁手日常。

回家过年是不变的执念

「回家过年」在海陆空各显神通的返乡旅途上变得具象。

近一半受访者选择返回家乡过年

或许不同的「家」有着不同的定义和归属感。

"子女"成为新中心

相比「返乡过年」,更多已婚已育家庭将

但无论在哪里过年,「团聚」都是最重要的主题和永恒的浪漫。

阖家团聚依然是"最高期待"

年味就是一起聚、一起玩、一起吃

年味变淡可能不是错觉

从数据来看,我们抱怨"年味变淡"可能并不是一种错觉。

走亲访友、放烟花、逛庙会等春节传统习俗的期待值偏低。某种程度上,春节"假期"的意义开始大于其"节日"的作用。

奋斗了一年的"打工人"需要在春节获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休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年味"

很多人说,感觉年味淡了是因为我们从「享受年味的人」变成了「制造年味的人」。事实上,每一代人心中的「年味」本就不同。

50 后 -80 后都把「阖家团聚」放在了首位,天各一方的亲人或许只有在春节才得以齐聚一堂;辛苦的 90 后最希望娱乐放松,清澈的 00 后则最期待嘴巴和胃的满足。

70 后潇洒爱旅游,50 后最怀念那些年味传统

在春节期间,不同代际的人们选择的"娱乐方式"也大相径庭。

春节怎么玩

「看电影」是最大公约数。

90 后爱逛街,80 后爱看电影,60 后喜欢旅游和运动,50 后钟爱棋牌。

00 后有最多花样,KTV、网游、桌游、电动游戏、剧本杀等都是 00 后的心头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课题"

春运难、待客难、送礼难、催婚难 ……「害怕」过春节的人也有着十分充足的理由。

每年这个时候,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永远都是「如何应对催婚?」「月薪 3000 怎么体面回答亲戚对收入的关心?」「如何向村里人解释我的工作是正经的?」

但人们最担心的还是——

春节最担心什么?

在一系列精神攻击之中,「每逢佳节胖三斤」凭借在全年龄层的穿透力高居榜一。

买不到票、堵不到头的「春运」也是常年高票选手。

「与长辈的观念冲突」以及「拜年送礼」背后是难以逃避的社交压力。

细分数据来看,不同人生状态的人们,也都有属于自己的课题需要面对。

长啥别长肉,没啥别没钱

已婚人群财务压力普遍更大。

结婚前催婚、结婚后催育、有娃了花钱 …… 生活就是不断解决难题的过程,大步向前走就好啦 ~

过年的钱,怎么这么不禁花

根据本次调研,大家春节消费支出大多与去年持平,近 80% 的受访者春节消费在一万元以下。其中,支出在 5001-10000 元之间的消费者占比最高,为 28.9%。

各项支出中,「过年送礼」「购买年货」「餐饮娱乐」合计占比超 60%,是三个春节"吞金兽"。

送礼也收礼,让「礼」循环起来

尚未大规模肩负起家庭角色的 00 后,成为"悦己"消费唯一的主力军。为自己花钱和为爱的人花钱,哪一个更快乐?

00 后春节消费更偏重"悦己"。

70 后、80 后、90 后开始成为春节送礼的主力。

但在送礼上,男女之间表现出了极大差异。男性送「情绪」,女性送「健康」。

此外,在购买国货品牌方面,男性消费者的接受度(77.8%)要高于女性(66.3%)

男女送礼大不同

水果是共同选择。

男性偏爱烟酒茶;女性偏爱保健营养。

年夜饭怎么吃

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仪式感。

但「在家自己做年夜饭」不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2025 年与 2018 年对比

在家自己做年夜饭的比例减少了 7%。

这部分人可能选择了在酒店吃,或者叫外卖。

选择半成品的比例相比 2018 年减少了 0.1%,预制菜还没成功上桌。

在酒店的选择上,「人均价格」这枚砝码的重量迅速上升,由 2018 年考虑因素的第 6 位直线升至 2025 年的第 3 位。

价格因素上升的同时,考虑就餐环境、服务品质、饭店口碑等各类因素的消费者比例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消费者不会因为"省钱"就降低对体验的要求。

2018 与 2025 对比

在"年夜饭"这一特殊场景,「预制菜」的攻略进度还不到 27%。

但在新一代消费者心中的缺口已然打开。随着年龄的增大,预制菜的接受度逐步降低,00 后对于预制菜的接受度高。

或许 00 后掌勺年夜饭的那天,就是预制菜真正坐上年夜饭餐桌的历史时刻。

长辈们才是"短视频"重度依赖者

短视频成为 50 后、60 后消费者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除此之外,50 后还依赖于电视广播等传统渠道,而 60 后则更依赖于亲朋好友推荐。

除 50 后、60 后外,短视频也是 00 后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除社交媒体外,80、90 后偏爱点评网站,70 后青睐亲朋推荐。

从哪里获取餐饮娱乐信息?

在分享春节假期生活的渠道选择上,微信一骑绝尘;抖音是 50 后、60 后最爱;小红书则获得 90 后、00 后青睐。

微信抖音全民渗透,小红书攻占新世代



上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飞艇起飞视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