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杀奸团勇士讲述:我们都是两三米内开枪打太阳穴和心脏,可惜让川岛芳子跑了
【热血青春:北平抗团少年们的暗战岁月】
2014年,94岁的抗日杀奸团老战士叶于良谈起往事时,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仍会迸发出锐利的光芒:我亲手处决过伪建设总署署长。当时队友从背后开枪失手,是我冲上去对着汉奸心口补了两枪。老人缓缓抬起颤抖的右手比划着,我们行动讲究近身格杀,通常距离不超过两米,有时枪口几乎贴着目标太阳穴。
1939年,刚满18岁的叶于良加入北平抗日杀奸团行动组,参与了多起震惊华北的刺杀行动:狙杀日本间谍川岛芳子时因距离过远失手;刺杀文化汉奸周作人时,子弹意外击中铜纽扣而功败垂成;最惊险的是1940年准备用四枚手榴弹伏击日军华北驻屯军总司令多田骏,却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
(新增细节:昏暗的审讯室里,日本宪兵用沾水的皮鞭抽打叶于良时,他咬紧牙关回忆着加入抗团那天的誓言——愿以此身报国,虽死无悔。)
关于叛徒身份,历史研究者指出应是王天木或裴级三。据档案记载,另一位被怀疑的军统要员陈恭澍,实际是在1941年10月才被捕,时间线上不符。叶于良在狱中靠着每日仅有的两个掺了麦麸的窝头苦撑五年,直到抗战胜利才重获自由。这位九旬老人用李白《侠客行》形容当年的战友们:都是些不到二十岁的娃娃啊,却敢在鬼子眼皮底下十步杀一人。
展开剩余63%与影视剧塑造的抗日奇侠截然不同,这些少年勇士大多没摸过真枪。曾任军统天津站长的陈恭澍在回忆录《英雄无名》中写道:这些孩子九成是在校学生,除了电影里,根本没见过真枪实弹。训练时只能空手比划,连个打靶的地方都没有。(新增比喻:就像让从未拿过手术刀的学生直接上手术台)
正是这种极端困境,催生出独特的贴面战术。有经验的老特工反复叮嘱:开枪时能多近就多近,最好把枪顶在汉奸脑门上!陈恭澍感叹:这群没受过专业训练的年轻人,竟能完成如此多惊天壮举!
档案记载,抗团在天津成功处决伪河北教育厅长陶尚铭等多名汉奸,但也付出惨重代价:19次行动失败,83人被捕。烈士名单上镌刻着冯运修、曾澈等数十个年轻的名字。叶于良清晰记得1940年8月那个血色黎明:特务押着冯运修父亲当人肉盾牌,22岁的冯运修在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
这位神枪手一个月前刚完成震惊华北的刺杀——在日伪庆祝占领三周年大会上,当《新民报》社长吴菊痴高喊天皇万岁时,冯运修强压怒火跟踪至西华门。趁着出殡队伍的唢呐声掩护,他贴近吴菊痴太阳穴连开两枪。(新增场景描写:鲜血溅在青石板路上,与飘落的纸钱混在一起)
枪支匮乏导致行动风险倍增。叶于良解释:那时候的手枪,超过十米就打不准了。有次子弹甚至被汉奸的棉袄纽卡住。这正解释了为何刺杀周作人时,子弹击中铜纽扣后失去杀伤力。
最遗憾的当属狙杀川岛芳子行动。1943年春天,抗团得知这个被称为东方魔女的日本间谍将在长安大戏院庆生。叶于良小组混入观众席,眼见目标穿着男式长袍,在汉奸簇拥下登上二楼包厢。(新增细节描写:戏台上言菊朋正唱着《卧龙吊孝》,而包厢里川岛芳子的金丝眼镜反射着吊灯寒光)
因担心远距离射击失手,队员们等待散场时机。不料川岛芳子突然离席,叶于良追赶时只看到汽车扬起的尘土。老人至今懊悔:就差那么三十秒!不过这个恶贯满盈的女间谍最终难逃审判,1948年在北平被处决。
当被问及为何能创造这些奇迹时,叶于良抚摸着泛黄的老照片:我们哪有什么神枪利器?靠的就是一腔热血。要是当时有电视剧里那些装备...老人突然哽咽,窗外玉兰花的影子落在他佝偻的背上,恍如当年那些消失在胡同深处的少年身影。
发布于:天津市